媒体东农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东农 > 正文

中国教育报:课程思政铸魂 耕读教育培力 科技小院强农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24-10-16 发布机构: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小添 阅读次数: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硕士教育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战略目标,致力于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知农爱农兴农的优秀高阶农业人才,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耕读教育和科技小院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以提升研究生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素质教育为核心,瞄准学术前沿、关键领域、时代需求三大主题,构建并实践了一套以课程思政铸魂、耕读教育培力、科技小院强农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

构建矩阵式思政认知体系,使学生的认知体系与行业、社会需求相匹配

以农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构建以新时代“三农”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四位一体”模块认知体系。建立迭代式课程知识图谱、专题分类式“大国三农”思政案例库、专题导向型“耕读文化”资料库、时代需求型学术前沿资料库。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四大思政育人场域。以中华耕读文化为底蕴,以强农育人为导向,引导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耕”与“读”;打造“三农”精品案例课堂等线下思政育人场域,运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创新模式,对案例进行深度研讨,帮助学生以案明理,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依托名师联动,打造校内育人场域;打造以93个助农兴农研究项目为导向的校外育人场域。实现内外互联、上下互通、产科教融合的思政育人体系,使学生的认知体系与行业、社会需求相匹配。

构建“四维”“大思政”耕读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

依托一流党建铸魂、一流专业领航、一流课程示范、一流名师固本,构建多元化联合体“大思政”耕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以“三全育人”为指引,启动“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互动教学模式,融合“耕”与“读”。建立耕读学习培训体系,教师深入“三农”一线开展耕读实践。邀请跨学科专家进课堂,深耕学术热点和实践洼地。聘任知名校友、行业精英进教室,研讨行业发展动态,厚植爱农情怀、增强责任担当。紧扣思政耕读育人目标,分享“耕读”实践体会,培养师生理论同步、思想同道、情感同频,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农业硕士人才。鼓励师生走出教室,走近农村农民,走入企业“田野”。通过构建名师固本、专家领航、精英示范、学优主导的“四维”“大思政”耕读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培养与名师理论同步、与专家思想同道、与精英认知同行、与学优能力同频的优秀高阶农业硕士人才。

打造以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融合育人平台

结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打造以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融合育人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小院“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研究生培养优势,引导师生扎根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兴农项目调研和田野实践,鼓励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锻炼为底色,以深耕科研为目标,以扎根农村服务为导向的“三维”一体科技小院育人模式。

2017年,东北农业大学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龙凤山镇辉煌村设立首个科技小院,截至目前,已获批成立“方正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科技小院”等49个国家、省级科技小院,先后有181名农业硕士研究生驻扎东农科技小院,发表日志2000余篇。通过引导学生扎根东农科技小院,零距离感悟“三农”,助力学生自我成长,实践“耕”与“读”。学生驻扎东农科技小院,开展各种生产劳动,锻炼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学生进行农产品试验示范,进农户家开展调研5000余人次,举办技术培训和科普活动46场次,大幅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践行北大荒精神、研习耕读文化,培养政治素养、爱农情怀和兴农本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通过“驻村培训—科研选题—扎根小院—成果产出”4个阶段,将拓展专业知识、培育“三农”情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塑造创新能力融入实践全过程。东农科技小院模式实现政产学研用零距离、科研与生产服务零距离、育人和用人零距离。

东北农业大学采用课程思政铸魂、耕读教育培力、科技小院强农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三全育人”成果显著。15年来,培养研究生1400余名,学生投身农业企业人数逐年增加,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涉农企业的中坚力量。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在校研究生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3年,获各类创新成果奖项20余项。研究成果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示范效果显著,社会影响良好。(池佳 张永强 杨辉 许辉)

黑ICP备05001969号 本站版权归东北农业大学所有,未经许可,谢绝一切转载。